客服热线:400-661-5511 手机版  您好:欢迎来到驾驶员学习网(金华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参考

钟劲军:如何创新运用新技术进行重点车辆、驾驶人安全管理

发布日期:2018-07-27 16:13:21 文章来源: 交通言究社

重点车辆、驾驶人监管是公安交管部门预防恶性交通事故的主要工作措施。那么,应如何运用新技术强化重点车辆、驾驶人科技监管呢?我们邀请到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副局长钟劲军为大家介绍成都交警的相关经验。


钟劲军:重点车辆安全管理


聚焦重点车辆、驾驶人安全管理问题


虽然近三年成都市整体交通事故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重点车辆事故始终呈现高发态势。2015至2017三年间,成都立案交通事故总共5379起,涉及重点车辆的共463起;立案交通事故中死亡人数为1791人,其中涉及重点车辆的死亡人数为317人。重点车辆事故占全部交通事故的8.6%,死亡人数却占17.7%,一次死亡2人(含)以上的事故更是占所有事故的44.3%。重点车辆的交通事故严重危及群众安全。


此外,重点车辆交通事故社会影响极其恶劣。例如2017年“8.10事件”,系从成都城北客运站发往河南的客车,在陕西境内因驾驶员严重疲劳驾驶,撞上隧道口端墙面,导致36人死亡,13人受伤的严重后果,引起社会舆论聚焦和各界广泛关注,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成都重点车辆、驾驶人科技监管现状


1、利用数字台账,建立建筑垃圾运输车辆重管系统


建立企业、车辆、驾驶人、运输证等重管数据库,实行企业、车辆、驾驶人逐一登记备案和“人车证绑定”,并关联全国交通管理综合平台(“六合一”平台)、民警手持执法终端(PDA),便于民警路面执法查询。


2、打造专业平台,推动信息开放共享


成都市政府投资建设的建筑垃圾处置监督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已进入试运行阶段。通过这一平台行业主管部门共享全市建筑垃圾处置信息,为行业主管部门强化渣土运输全要素、全过程监管提供支撑。


3、严格按照标准,实施动态监管


建设重点车辆卫星定位动态监管平台,将客运车辆、危化品运输车辆、重中型货运车辆、危爆品运输车辆全部纳入管理,预防因车辆超速、驾驶员疲劳驾驶等造成重特大交通事故。


4、整合多方资源,开展图侦倒查


整合天网监控、视频巡查、图综平台等系统资源,运用“监控回访、轨迹倒查、违法锁定”图侦技术手段开展图侦倒查,严密监控建筑工地周边重点路段和重点时段,锁定运渣车违法证据,对违法车辆驾驶人及所属运输企业实施“双处罚”。


5、利用专业分析系统,强化数据研判


建立交通违法分析研判系统,对全市交警部门、执勤民警重点车辆纠违数据开展分析研判,定期对执法查处数据和电子警察设备抓拍数据进行动态跟踪、对比分析,根据纠违处罚数据量、重点时段、重点路段违法情况确定管理重点,实施精准制导打击。


重点车辆、驾驶人监管存在哪些短板?


1、重点车辆驾驶人实时监管不到位


以驾驶人疲劳驾驶监管为例,目前主要采取人工方式监管,无法对所有在途车辆实现全面监控。虽然也可基于人脸识别技术对驾驶员做出疲劳驾驶判断,但从实际运用情况来看,因不同驾驶人在体质、精神状态表现、驾驶习惯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判断效果并不理想。另外,疲劳驾驶没有直接判定标准体系,因个人体质差异较大,单纯以连续驾驶时长作为判定方式,监管存在明显滞后。


2、重点车辆主动事故预防技术应用滞后


2017年11月13日,公安部发布了《关于做好<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17)贯彻实施工作的通知》(公交管〔2017〕673号),要求2021年1月1日起,对新出厂大于11米的公路客车、旅游客车强制安装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等主动事故预防装置。我国已经开始重视相关新技术应用,但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比如三年后才对大于11米的公路客车、旅游客车实施,且未将其它交通事故高发的重点管理车辆纳入强制安装主动事故预防系统范围。另外,也没有发布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的相关产品标准,且未出台对已注册车辆实施改进的相关政策,仍有约900余万辆重点车辆不能及时使用新技术,不能及时提升安全性能。


重点车辆、驾驶人监管新技术试点应用


借助新技术应用,强化重点车辆和重点驾驶人科技管理,成都交警结合长期管理实践和重点车辆及驾驶人管理实际,作了理性思考和有益探索。


1、创新应用生物科技破解疲劳驾驶监管难题,提高重点驾驶人的科技监管力度


据国外研究,由驾驶人本身引发的交通事故占总数的57%~65% ,与驾驶人相关因素造成的事故占总数的95%左右。疲劳驾驶是人为因素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成因之一,且相较于饮酒驾驶和超速驾驶更具有隐蔽性和普遍性。


成都交警按照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治理方向,加强警企合作,探索运用生物信息和人工智能技术破解疲劳驾驶“事前缺少预防、事中缺乏预警、事后缺失证据”等问题,提高预防道路交通事故水平。


❖联合开展驾驶人疲劳度定量评估标准研究


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规定,以连续驾驶4小时作为“疲劳驾驶”的标准,而对于人体疲劳状态目前没有标准。成都交警与思澜科技合作,对连续驾驶4小时的驾驶人的生理指标信号进行多数据融合建模,初步建立了“危险”、“疲劳”、“倦怠”,“一般”、“清醒”五级疲劳度分级。


❖联合开展驾驶人潜在睡眠障碍普查


睡眠呼吸暂停及低通气综合征(SAHS)的症状是白天嗜睡,易疲劳,甚至在驾驶中出现精神空白,打瞌睡。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欧洲、澳洲,已经把SAHS检查作为重点车辆驾驶员、高风险职业人员等每年必检项目。我国一些专家教授也认为睡眠呼吸暂停及低通气综合症若不及时治疗,会成为“马路杀手”。


成都交警联合思澜科技通过对部分危化品运输车辆、客运车辆等驾驶员进行SAHS抽查、检测,发现患有睡眠障碍疾病的司机,占总受检人群的18.2%,这个数字远远大于SAHS在我国总人口的普查占比(4%~6%)。


❖试点开展重点驾驶人的疲劳驾驶动态监管


目前,思澜科技开发的SafeDriver100智能疲劳度监测方向盘、SafeDriver110智能疲劳度监测方向盘套,已试用于重点驾驶人疲劳驾驶动态监管。另外,疲劳驾驶监测手环、监测头环目前也在研发之中。


2、深化应用智能主动事故预防技术,提高重点车辆交通事故技防水平


车辆防碰撞主动安全产品是针对重点车辆行驶过程中存在的前向碰撞风险,运用多传感器融合的识别技术,对危险状态进行评估,进而根据危险等级进行预警和减速干预的车辆主动安全产品。


据调查,欧盟在2012年出台规定要求9米以上客车和12吨以上的货车必须配备AEB系统,并将安装AEB系统纳入新车碰撞测试(NCAP)评分体系;美国也明确规定如果此类车辆不具备防碰撞警告系统或自动制动功能,不能获得顶级安全评价。


欧盟发布的报告显示,自动减速与刹车(AEB)技术可减少至少27%的交通事故。美国高速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研究发现AEB系统可降低39%的追尾事故以及42%的追尾受伤率。


❖试点应用车辆防碰撞主动安全技术


成都交警联合天津所托瑞安汽车科技有限公司(SOTEREA),在成都伟腾运业、卡递王运业的城市建筑垃圾运输车上加装前碰预警(FCW)、行人探测与防撞警示(PCW)、车道偏离预警(LDW)、车距保持与危险预警(HMW)、城市路况前碰撞警告(UFCW)、自动减速与主动刹车(AEB)共6项车辆防碰撞主动安全系统。从358天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加装前追尾事故9起,加装后3起;加装前碰撞事故32起,加装后12起;其他事故加装前11起,加装后3起,整体交通事故数量大幅度下降。


❖开发智能安全驾驶云平台


基于前端智能防撞系统,开发了智能安全驾驶云平台实时收集车辆的各种信息,包括车外的各种信息,实现所有在途车辆实时监控,统一管理车辆预警信息。同时做到了对所有车辆信息、驾驶人以及各种车载设备的管理。目前,搭载智能防碰撞产品车辆582辆,实际运营里程1亿多公里,云控平台有效预警32826 次 ,主动提示或执行减速 8159次。


❖推动政策出台鼓励新技术应用


成都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开展“9+3”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成安委〔2018〕11号)提出:“在全面实施GPS监控基础上,推行安装ECU、AEBS等智能化设备并实现远程监控,减少运渣车运行全过程的安全风险,消除运行安全隐患。”


关于推广应用新技术强化


重点车辆、驾驶人管理的思考


❖ 推广应用生物技术,强化重点车辆驾驶人疲劳驾驶智能化动态监管


建议从国家层面研究制定基于生理指标的疲劳度客观评价标准;制定疲劳度实时评估设备认定标准,并借鉴欧美国家的监管模式,通过立法立规对重点车辆驾驶人进行SAHS病症普查、管理。


❖推广应用事故主动预防技术,提高重点车辆事故预防水平


建议提高全部重点车辆运行安全技术要求,强制安装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等主动事故预防装置,提高新生产车辆安全技术性能。另外建议出台相关鼓励政策,推动已生产的重点车辆强制加装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等主动事故预防装置,提高车辆安全技术性能,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


❖大力推动重点车辆科技监管新科技融合应用


建议将保障行车安全的新技术在重点车辆安全管理领域先行试点、融合应用,逐步建立健全重点车辆及驾驶人智能化监测、自动化预警、主动化预防的科技监管体系,有效预防重特大交通事故。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